![]() |
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新闻中心 >> 区县(学校)信息 >> 浏览文章 |
均衡发展是大安最大的惠民行动
均衡发展:是大安最大的惠民行动 题记 时代给出了一个命题——城乡教育,是不是迫切需要实现均衡发展?自贡市大安区委、区政府运筹帷幄,审时度势,一席话掷地有声:只有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了,才能助推城乡人才茁壮成长,才能助推区域经济长足、健康发展!近年来,大安区以加大教育投入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逐步实现了办学条件、校园文化、队伍建设、贫困生资助等的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激发了整体联动,提升了硬、软件环境,做到了真正让利于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大安的行动表明—— 江姐故里、恐龙之乡、闻名遐迩的盐区——大安,位于自贡市东北部,是自贡市传统工业基地,自贡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重点突破区。 红色浸润的土地、燊海喷涌的盐泉,内化出大安重教兴学之风。 大安辖区内,有电大1所、普通高中3所、中职学校7所、初级中学6所、城市小学7所(附设公办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校12所(附设乡镇中心幼儿园11所)、村小56所、民办幼儿园31所、教师进修校和特殊教育中心各1所,在校学生5.64万人。 历史掀开了教育改革崭新一页,大安满园绽放“特色教育”之花…… ■9900万元改造薄弱学校 让办学条件均衡 我们走进庙坝脚仙小学、回龙狮子小学、牛佛水井小学、三多寨八甲小学等村小,只见幢幢校舍鲜亮夺目、设备设施齐备、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实质上它们已日渐成为大安教育均衡发展的缩影。 “大安教育的均衡发展走得很坚实,走在了全市前列,‘颠覆’了人们对大安教育的认识。”今年8月,自贡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晓春在该区视察回龙、牛佛、庙坝、何市等4镇13所学校时高度评价。 “办教育就得动‘真格’,教育经费投入的逐年加大,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落实才是教育优先发展的集中体现。”区委副书记、区长詹勇如是说。 3年多来,大安采取有力措施,广开筹资渠道,成功破解资金瓶颈问题,建立起政府投入、项目支撑、社会捐资的三级资金筹措机制,投入9900万元,办学条件得到彻底改善,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一是大力实施“校安工程”。2006年以来,投入7300万元,消除危房5.8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5.44万平方米;建成18所标准化学校;原址或异地新建21所农村村小;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拔地而起,学校成为了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投入200余万元,实施农村中小学饮用水改造工程,改造79所学校的饮用水设施,惠及师生近4万人。 三是投入2426.05万元,着力添置了大量教育教学设备。 牛佛水井小学落成典礼时,村民练付琴面对媒体镜头赞不绝口——“学校就是修得漂亮,娃儿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读书,我们是千个安心、万个舒心!” ■多管齐下强素质 让城乡师资队伍均衡 “感谢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素质提升平台,我们平时坚持运用培训获得的先进理念、策略、方法于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中,效果很好……”牛佛镇中心校“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乡村教师培训中心’”学员朱云刚,在接受培训中心专题回访时,动情地谈到自己成长为省骨干教师、省优秀教师的历程。 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大安区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不断强化师资统筹配置力度,在新教师派遣、职称评聘和教师流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制定《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方案》,严格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并形成“大安经验”;结合区情开展“合格教师(校长)、骨干教师(校长)、名教师(校长)”三大活动;创新区级、片区、校本培训三级培训模式,建立起以区级教研为导向、片区教研为辅助、校本教研为重点、结对联谊式教研为桥梁的四级教研网络,有效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目前,大安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均超过了省定标准;培养各级骨干教师达1205人,两支队伍呈数量、学科、学历、年龄“四个优化”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区域教育特色发展储备了大量人力资源。 如今,一大批国家、省、市优秀教师和先进个人不断涌现,铸就了大安教育人的伟大“师魂”—— 38年如一日,为贫困山区教育艰苦奋斗、默默耕耘的永嘉乡全国优秀农村教师张开银;已年过五旬,三进大凉山,连续7年支教的凤凰学校全国优秀教师李觉英;被老百姓誉为乡村教育“拓荒牛”的回龙镇关帝小学省级优秀乡村教师付家全;25年壮心不已,战斗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一线的“四川省校园卫士”王诗洪;21年爱岗敬业的好党员、爱生如子的好老师回龙中学省优秀教师郑常勇等等。 ■坚持统筹兼顾 让各类教育均衡 统筹兼顾是主旨,一切力推各类教育全面发展。 以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为突破口,发展高中教育。自贡市外国语学校与四川外语学院联合办学,搭建起全市外语专业学生出国留学的桥梁,江姐中学成为四川师范大学实习基地。 积极探索“普职沟通”“2+1”普职分流教育新模式,整合教育、劳动、发改、农业等部门资源,校企合作,积极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之路。自贡市旅游职高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校,被确定为自贡市旅游服务培训中心。大力开展了定向式、菜单式、订单式培训,开展初中毕业生“3+X”职业技能培训。2008年培训各类人员13.4万人次,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8亿元。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成功打造了以庙坝镇为核心的“川南肉牛之乡”,以回龙镇为核心的“川南花椒之乡”,以新店镇为核心的“川南肉兔之乡”,以团结镇为核心的“省生姜种植基地”和“中国观赏鱼繁育基地”,创造就业岗位5万个以上,使广大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以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为重点,快达小学等11所公办乡镇中心校幼儿园成为龙头和示范、和大幼儿园等31所民办幼儿园成为有益补充的幼儿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2%,其中学前一年幼儿入学率达96.53%。 设置34个“三残”儿童随班就读点,保障机制健全,连续三年“三残”儿童入学率均保持在96%左右。 ■致力特色建设 让校园文化均衡 学校的灵魂在哪里?特色建设是关键,文化氛围最重要。大安区校园文化建设依托全国仅有的“江姐”“恐龙”“燊海井”资源,深入挖掘大文化内涵,倡导“赤诚、求真、博爱”的新时期江姐精神,倡导“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恐龙文化,倡导“志存高远、敢闯敢冒、只争一流”的燊海文化等等。全区形成了“百花齐放、特色彰显”的局面,使城乡学生能在同样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来到江姐小学,大型江姐、红岩颂、红梅赞浮雕、黄桷树掩映的读书亭、修缮一新的江姐烈士纪念室,以及墙上反映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精神的书画作品等等,映入眼帘,给人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红色教育、红色文化;在大安浙江快达小学,我们仿佛看到消失的“恐龙”又复活了,它们生生不息,与我们同住“地球村”,是那么和谐、美满。不信,你瞧瞧,校园处处有“恐龙”在奔跑,在嬉戏,在歌唱——这是“恐龙文化”。 其余的学校匠心独具,异彩纷呈。凤凰学校的“和美教育”、广华小学的“科创教育”、大安小学和燊海小学的“燊海文化”、回龙中学的“龙文化”、自贡市外国语学校的“阳光、自信教育”、牛佛中学的“牛文化”、天狮博爱学校的“博爱教育”等校园文化主题得到提炼,核心价值体系已经形成。 均衡发展之后,素质教育搞得如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系数。事实上,大安区以“弘扬江姐精神,永做革命传人”为主题,广泛深入开展了走访江姐故居、祭扫烈士陵园、献爱心捐款等十大特色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优良品质。2008年,自贡市首届校园集体舞比赛中获奖率达100%,马冲口小学、江姐中学、三多寨中学均获得一等奖;新店镇中心校师生在省“网络种植活动”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在省政府主办的第十五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中,5件师生作品包揽特等奖;在“第二十四届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全区6项作品获奖。3年来,共有3596名学生在各级各类艺体比赛中获奖。 素质教育强力推进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近年来,该区教育科研课题立项52个、结题21个,15个课题在国家、省、市获奖;456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级赛课中获奖…… 大安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其明满怀信心地说:“大安教育将秉承特有的‘闯劲’,沿着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这条主线,不断阔步前进,培育的特色教育之花将愈加绚丽多姿。”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