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新闻中心 >> 教体要闻 >> 浏览文章 |
记者调查我市高中生源 “回流”现象透视
我市高中生源 “回流”现象透视盐都教育掀开新篇章2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从绵阳中学、泸县二中、威远中学等地转来的46名学生顺利通过蜀光中学转学考试,“回流”至我市,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太想家了,每月上千元的生活费又太高,看到蜀光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毫不犹豫选择了转回来。”在蜀光中学新教学楼,正在自习的易皎(化名)告诉记者选择回来读书的原因。此前,她已在泸县二中学习了3个学期。 去年秋季从泸县二中转回蜀光的小雷也这样表述自己的感受:“回来一学期了,和泸县二中比较,蜀光更有底蕴,管理很人性化,教师也负责,教学方式灵活。” “近年来,我校已陆续接收了许多‘回流’学生。其他的不敢说,至少回到我校读书后就没有再想转走的了!”该校分管教育教学的副校长苏春荣如是说。 与此同时,我市一些示范高中也迎来了“回流”学生。仅这学期,自贡一中接收了 18 名,富顺二中接收了33 名,荣县中学接收了 55 名,四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共接收回流学生152人。 到外地求学是近年很多市民为子女前途打算而形成的特殊现象,而近来出现的生源“回流”状况却更加值得思考。记者就此进行了一些调查。
市民声音:名校就在身边 “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当问及家长们做升学选择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 “其实我是打算让娃娃在自贡读书的。但去年蜀光中学报名时间比绵阳中学晚了2天。我在不确定孩子能否读蜀光‘火箭班’的时候,选择了绵中。”家住汇东的杨女士在谈到去年孩子升学的经历时,仍然情绪激动。 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女儿在绵阳中学“小火箭”班,虽然学习成绩一直在全校50名左右,但是生活十分不习惯,一打电话就哭,她十分心痛。 “到现在,我们也还在考虑回来读书。就怕来回折腾,孩子经不住。”杨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上学期她往返绵阳自贡9次,“扔”在高速路和宾馆饭馆的钱就上万元。 小张是去年从泸县二中转到蜀光中学的。“在泸县的时候生活太不习惯了,晚上常常失眠,很难受。”小张说,虽然现在已习惯蜀光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但和以前初中水平相当而又一直在蜀光读书的同学比起来,,已差了一截。新学期来了,他也要有新面貌,要再找回曾经的状态。 同样是蜀光中学学子,2010年毕业的何素(化名)很庆幸当年没有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去绵阳。经过在蜀光的三年学习,何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初中成绩与她相当,而选择绵中的几位同学则没有那份幸运走进最高学府。何素成功了,她赢得了同学的羡慕和尊敬。而她的成功,也让其同学、亲友、邻居、社会都向蜀光中学翘起了大拇指。 “名校就在身边!何必舍近而求远?” 何素如此说。 记者调查:盐都教育掀开了新篇章 自贡是一座文化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方。曾经,内江、泸州、宜宾等地都以把孩子送到自贡求学为荣,把孩子送到蜀光中学为骄傲。而曾几何时,自贡也出现了“外流”潮? 我市高中学校校舍陈旧,教学资源落后成为了自贡教育发展的瓶颈! 刻不容缓!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林,市委副书记、市长雷洪金,市委副书记陈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向华全,副市长石岷嘉等党政领导亲自督阵,率领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多次实地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筹谋教育发展大计,很快形成了“加快蜀光发展,着力打造蜀光品牌,实现蜀光从历史名校向现代名校的跨越,增强蜀光的吸附能力和辐射能力”的战略思路,全力投资打造蜀光中学,迈出建设“硬件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现代名校的大步。 同时还兼顾统筹城乡教育,提升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和教学装备水平,实施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使“十一五”期间的教育投入创历史之最! 教育一班人也卯足了劲,为提升自贡教育综合竞争力苦苦思索。围绕“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建设现代教育强市”这个目标,市教育局提出了“全力实施10大项目建设,积极开展10项改革试点,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重点打造和提升一批龙头学校,全面提升教育综合竞争力”的具体思路。 “教师是教育最大的资源!”市教育局局长赵兴明说。为打造教育队伍的强势阵容,确保优质师资满足全市人民需求,市教育局以“三万工程”、“双新计划”为载体,加强教师教育工作,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先后共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165200人次,组织各级各类教师技能竞赛活动2100余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现全市现有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24人,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86人,省特级教师60人,自贡市名教师、名校长147人;省骨干教师180人,市骨干教师2100人,县级骨干教师2700人,校级骨干教师3600人。 各学校也拼命练内功。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如蜀光中学鲜明提出“生态德育”理念,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时代精神教育、蜀光品质教育、激励教育四个方面来支持德育工作,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具备蜀光品质、可持续发展的蜀光新人。自贡一中率先实施小班教学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跟踪,整体推进教育教学。富顺二中也以“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发展教育”为内容的“三育整合教育”的素质教育模式,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荣县中学以“品端学粹,健体增能”践行吴老教育思想,强化教学管理,整体提升了教学质量,为优生成长营造了良好环境。 “我们到川南几市考察,从教学质量到老师责任心,我们各方面并不比他们差。”富顺二中卢健全说。 市招办主任王小龙翻出了近十年我市的高考统计:10年来,我市普通高考录取率均大大超出全省平均录取率,自贡每年高考参考人数在川南最少,而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比例最高,保持了入清华、北大的学子数量在川南地区的领先地位。 部门说法:全力实施名校计划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激流行舟,进慢也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原则,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中一条就是“实施名校战略,推进名校建设,健全名校长、名教师培养使用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早在三年前,市委、市政府就站在把自贡打造成川南区域中心城市的高度,把打造蜀光名校品牌,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政府倾力投入,全力打造。而今一个占地400余亩,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一流,环境优美的新蜀光已经初步建成,硬件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已不再是神话。此外,自贡一中、荣县中学、富顺二中、富顺一中、旭川中学等一批国家、省级示范高中的现代名校建设战略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市教育局副局长徐晓春表示,实施名校战略,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全市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强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区域教育高地的新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在积极争取教育投入,加强队伍建设,改革人事机制、引进优秀师资等方面已经有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和举措。 悠悠流淌的釜溪河繁衍生息了人杰地灵的千年盐都,那厚重而瑰丽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彰显着盐都这座城市的魅力。党政一班人不懈努力,教育人孜孜追求,盐都教育正积蓄着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自贡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