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新闻中心 >> 教体要闻 >> 浏览文章  
平常心办教育才经得起检验——访赵兴明局长
时间:2011/9/30 9:35:54  来源:教育导报 20110929  浏览:   字体:

平常心办教育才经得起检验

——访自贡市教育局局长赵兴明

  ◇ 踏实做事,以平常心办教育

  2006年以前,赵兴明曾任荣县县委书记,长期从事党政领导职务的他,对教育情有独钟。“2004年左右,荣县的教育发展得到了老百姓认可,荣县中学就是我主政期间修建的。”提起这点,赵兴明的笑容颇有几分自豪。

  调任教育局长之后,赵兴明看教育的角度更加慎重和细化。他说:“刚任局长时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不匹配、教育发展欠账多的问题:一是办学条件差,尤其是城区学校相对要更差一些,一些重点名校的基础设施滞后;二是城乡学校差距大,教师队伍发展较慢,教师待遇偏低。”这些问题让赵兴明意识到,主管教育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那时觉得压力大,但是党和组织相信我,我一定要把自贡教育办好!”赵兴明说。这位非教育专业出身的局长,上任后并没有先急着出“对策”,而是为自己定下了“从外行尽量转变为内行”的首要目标。他用了3个月的时间调研,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走访教育名家、专家和各个校长,毫无架子地四处请教,最终提出“三句话主题”、“5678工作思路”的系统规划与工作思路。

  “办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有平常心,要做实事,干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事情!”说这句话时,赵兴明的神情专注而沉稳。

  

  ◇ 魄力用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赵兴明说:“教育发展,领导班子、教职工队伍建设头等重要、至关重要。队伍要有坚强的班子带,才能取得成绩。”

  2009年,蜀光中学一位27岁、仅工作3年的普通教师,通过竞争直接当选为副校长,当时激起了很大的议论。赵兴明却表现出强大的魄力和对青年教师的支持,他说:“年纪轻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为学校做事情。”

  这几年自贡教育发展迅速,以前因为各种原因外流出去教师,现在都想回来。赵兴明率先对这些教师表示欢迎,这些教师的顺利“回流”,也离不开他的支持。

  “是人才,我不会关大门。”赵兴明说到这里忍不住把身子前倾一些,郑重地说:“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只要是能引进人才,我们都做到了。”

  大气魄的赵兴明也有自己的“计较”,近年来他努力争取各方支持,在资金上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为了让领导班子形成共识,他有意安排相关领导去学校参观,以便为改造学校争取条件。2009年蜀光中学新建高中部,7月到9月的那个酷热夏天,赵兴明几乎每天都守在工地上指挥工程施工,还开玩笑称自己是蜀光中学的“甲方代表”。

  那是一项总投入3个亿的工程,从破土动工到投入使用,仅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而最初甚至连图纸都还未设计好,很多人都觉得在工期内完工是在“吹牛”,但是工程最后如期完工。“学校不用管建设,主要抓好教学就行!”赵兴明说:“我有一个特点,定了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 均衡教育,让学生享受更多资源

  作为一位市教育局局长,赵兴明也有自己的压力,“过去自贡地区教育发展的基础不错,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上任以来,社会发展非常快,教育压力大,不过我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工作是有信心的。”

  赵兴明强调团队的力量:“如果工作忙不过来,是领导能力的问题。已经定了的事情,下属不用事无巨细的汇报,是大问题我会亲自上。我是雷厉风行的工作风格,决策前,我会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决策后,追求效率、落实,要求迅速执行。”

  直到现在,他还保持着学习、交流的习惯,很多事情还要听老专家的意见。他喜欢在电脑上看书、查阅资料,每天都会阅读《盐都杂谈》了解本地教育发展的信息,了解老百姓的呼声。

  赵兴明说,自己理想的区域教育是均衡的,硬件、软实力都是均衡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能满足家长、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所以他希望教育的优质资源能更多一点,教师的待遇能更好一些。

  (记者 王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