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当前位置:自贡教体云平台 >> 新闻中心 >> 教体要闻 >> 浏览文章 |
“自强不息,贡献中华”文化石在蜀光中学揭幕
自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向华全,副市长石岷嘉,市政协副主席牟玉昆,市政府副秘书长胡建,市教育局局长蒲定波等领导为“自强不息,贡献中华”文化石揭幕。
据悉,“自强不息,贡献中华”源自于清华大学校训,并巧妙地将自贡的文化和精神包含其中,厚重古朴的文化石更是与蜀光风物相得益彰。 蜀光中学副校长苏春荣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讲话。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自贡市教育系统“自强不息,贡献中华”文化石揭幕仪式,借此来推进自贡市校园文化建设。“自强不息,贡献中华”,是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专门为自贡题写,它很好地体现了自贡这个因盐而兴的城市。在其发展历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精神和文化。 自贡以盛产井盐著称。井盐分工细、难度高、花费高。每开一井,耗时可达十几年乃至数十年。然而,在自贡2000多年开采井盐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盐工先后钻井13000多口。早在1835年,就开凿了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盐井——燊海井。悠悠岁月,见证了自贡人民自强不息的韧性和勤劳,也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给自贡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声誉。自贡人“富则兼济天下”的胸怀,贡献着中华。历史上两次“川盐济楚”,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沿海一带相继沦陷,海盐生产受阻、运输受阻,湖南、湖北等地的百姓严重缺盐。怀着抗日救国的信念,从1938年起,自贡的所有盐场开始大量增加盐灶、提高产量,增加对外运输。抗战8年,自贡年均产盐24.45万吨,在1945年占全川盐产量的60%,实现了盐业救亡的目标。这种贡献中华的精神,感召辈辈自贡儿女。
“自强不息,贡献中华”是自贡的历史和荣耀;“尽心为公,努力增能”则是我们蜀光中学百年的信念和传统。1938年,南开教育创始人张伯苓先生应四川省盐务局长缪秋杰,盐商欧阳尔彬、侯策名之邀接办蜀光中学。自贡因盐设市,蜀光因盐兴校;蜀光因张伯苓接办而兴,因融入南开教育而盛。 在抗日战争时期,冯玉祥将军两度到自贡举行“抗日献金”活动。1944年6月,冯玉祥将军与自贡的各界群众,在蜀光中学召开“抗日献金”集会。蜀光中学的师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国热忱、踊跃捐资。在韩叔信校长的鼓舞下,蜀光师生捐资创造了全国献金的最高纪录。冯玉祥将军兴奋地即兴挥毫,在蜀光中学新建钟楼写下“惜阴楼”三字,勉励蜀光学子勤奋学习、贡献中华。这种毁家纾难的行为,正是蜀光人风貌的写照。 苏春荣说最后说:让我们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让我们用‘自强不息,贡献中华’的精神浸润我们的子孙,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学们面对厚重庄严的文化石庄严宣誓:“我会力求进步,发奋图强;直面挫折,刚毅果决,珍惜时光,持之以恒。养成勤劳的习惯,塑造勤奋的品格。我会乐于学习,热爱生活;抑制贪欲,服务他人;传递真爱,造福社会。树立奉献的理念,传播奉献的精神。自强不息,贡献中华!” 上一篇:市教育局召开治理庸懒散专题学习会
相关阅读
|